【丝路话语】老“公话亭”变身新“智能岗”
近日,多个“数字公话亭”落地上海。基于老旧公话亭数字化改造的“数字公话亭”,支持预约就医、预约叫车、3分钟免费通话等多项服务,将成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一部分。(10月24日澎湃新闻)
十几年前曾经遍布城市各处的公共电话亭,伴随着手机的普及,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媒体还是普通的网友,都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过去作为市民工作和生活刚需的公话亭,智能手机时代,是否还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上海市围绕街头公话亭使用的积极探索,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目前,上海正在把公话亭升级改造为数字基础新设施的一部分,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础设施。如果说原来的公话亭仅仅是供有需要的人拨打电话,那么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公话亭,在功能上已今非昔比。
“数字公话亭”在保留应急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一键叫车”“免费通线分钟生活圈信息查询”等公益服务。具体说来,用户按下“一键通”,就可以立刻享受24小时人工客服的各种贴心专业服务:“预约就医”以人工客服帮助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预约挂号三甲医院;“预约叫车”刷脸直接叫到出租车。这样的功能设计,尤其适合那些对智能手机操作不那么熟悉,或者是干脆就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可以说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除此之外,在“数字公线分钟生活圈”里可以查询周边核酸亭、医院、电信营业厅等生活设施位置;“3分钟免费通话”可以保障市民的紧急通信需求;“手机充电”服务可为过往行人解决燃眉之急。这意味着,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公话亭,不但可以满足本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外地游客的一些应急需求。
街头公话亭确实称得上是城市的“老旧”基础设施了,但是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公话亭,一方面实现了“变废为宝”,避免了城市公共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赋予其更多也更强大的服务功能,从而在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鉴于目前国内还有很多城市的公话亭仍旧矗立在街头,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所以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不妨借鉴上海市的做法,根据公众的新需求,对街头公话亭进行积极的改造,让老设备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