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介绍 > 专访梁明:中国外贸竞争力依然稳固 2024年保份额非常关键外贸新

专访梁明:中国外贸竞争力依然稳固 2024年保份额非常关键外贸新

时间:2024-02-02 00: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总额达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额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额17.98万亿元,下降0.6%。

  纵观全球,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UNCTAD)预测,截至2023年年末,世界货物贸易额将下降5%,缩减约1.5万亿美元。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明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总体来看,2023年,我国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贸易规模实现稳定增长,贸易量实现较快增长。同时,我国利用外资规模高位运行,外贸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第一财经:2023年我国贸易规模增长0.2%,相比前两年的增速有所回落,但仍比2019年的水平增长30%以上。如何看待2023年的外贸增长情况?

  梁明:在世界经济贸易动能明显不足的背景下,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货物贸易额实现了2016年以来第七次再创年度历史新高。中国外贸在连创年度新高的基础上高位运行,实现了稳定增长,成绩得来不易。若按美元计价,2023年,我国出口额3.3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6%。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好于世界整体水平。

  WTO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同比下降5.71%,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出口下降5.63%,中国与世界贸易增长趋势基本同步。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为14.17%,与2022年同期的14.18%基本持平。

  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会在14.2%左右,与2022年基本持平。外贸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是一个国家外贸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出口份额保持稳定表明中国外贸的整体竞争力依然非常稳固。

  另外,我国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增速较快,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4万亿元,增长15.6%,增速较2022年加快了5.8个百分点。以“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产品出口增速较快,“新三样”商品出口增速达到30%。

  第一财经:WTO预计,2023年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大幅减少8%,但贸易量只减少了0.5%。与此同时,世界主要进口国都发生了通胀。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梁明:的确,我们观察到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总体出现下降。虽然全球普遍通胀,但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多从高点回落,包括原油、天然气、金属矿石等。另外,目前来看,国际市场贸易竞争比较激烈,这也导致了一些商品价格的下跌。

  2023年以来,国际市场进出口价格的下降整体拖累了我国贸易额增速,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均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量增长2.2%,进口量增长2.8%。如果按照贸易量计算,我国进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

  从货物商品类别来看,中国是油气和金属矿石的第一大进口国,2023年,我国的原油、成品油、煤炭、铁矿石、铜矿砂、粮食进口量分别为5.64亿吨、4770万吨、4.74亿吨、11.8亿吨、2753万吨和1.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1.0%、80.3%、61.8%、6.6%、9.1%和11.7%,这些商品的进口量都创下了进口量的年度新高。

  第一财经:进入2024年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贸易增速仅为3.3%,低于4.9%的历史平均增速。这一背景下,你对中国2024年出口前景有何预期?

  梁明:WTO预计,世界贸易将在2024年实现正增长,但全球需求趋势并不是非常乐观。对我国来说,保份额是非常关键的。即便贸易额度下降,但只要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保持稳定,也能够维持住一定的整体需求。

  第一财经: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私营企业贡献了出口商品贸易额的62%(相比2019年增加了超过12个百分点),而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了28.6%(相比2019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梁明:我国外贸外资结构正持续优化。在贸易规模稳定的同时,我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发展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国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到64.9%,比2022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8.6%,比2022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53.5%,比2022年提升3.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利用外资规模高位运行。2020年至2022年我国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刷新历史纪录,2020年,利用外资接近1万亿元,2021年增加至1.15万亿元,2022年继续增加至1.23万亿元。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1.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1.13万亿元,同比下降8.0%。在2023年上半年全球利用外资净流入额同比下降36%,全球各国外资净流入额同比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我国引资额度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引资规模总体仍处于历史高位。

  分行业看,202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12.2%。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人民币,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第一财经:2023年,供应链重新布局仍是全球贸易领域热点话题之一。你对此有何理解?

  梁明:国际贸易订单转移是正常商业现象。同时,部分商品订单转移不能代表整体走势。一般来讲,我们用一个国家全部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来量测国际市场从这个国家的订单采购情况。据WTO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为14.2%,与2022年同期持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整体外贸订单仍然稳定。

  另一方面,外贸订单转移并非一定“有害无益”。在贸易升级过程中,部分制造商将劳动密集型和成本敏感型商品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生产,这既有利于这些制造商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也有利于中国优化贸易和产业结构,增强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企业主动开展全球布局也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经济和贸易大国的必然选择,主要贸易大国一般都会加速对外投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和本地化,形成“全球产,全球销”的格局。相对于开展贸易合作,对外投资一是可以做到成本最小化,二是可以突破部分国家的贸易壁垒,三是可以更加贴近目标消费者,四是可以减少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摩擦。

  当前世界主要大型跨国公司几乎都是在全球布局,从而获取最大的全球收益。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从全球视角出发,加快全球产能布局,这本身就是企业全球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一种转型升级的体现。诚然,企业的对外投资势必会造成一部分订单的流失,但综合来讲整体是获益的。

  此外,外贸订单转移并不意味着脱钩和断链。中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产业配套网络,近年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实力在不断增强。一些中资企业将生产、加工、组装等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但研发、设计以及核心生产环节依然保留在国内。随着这些企业的优化布局,它们的全球产量和销量都在增加,境外分支机构从中国进口的核心零部件也在增加。中国与这些产业承接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在加强而不是在减弱,订单的转移意味着链条的延伸,是产业的外溢。

  当前,的确存在部分被动或被迫的外贸订单转移。2019年以来,逆全球化思潮再度崛起,部分国家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我国一些企业也受到了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的影响,被动或被迫向外转移。